烧烫伤现场别慌!
在日常生活中,烧烫伤意外随时可能发生 —— 厨房油锅溅起的热油、洗澡时突然变烫的热水、取暖设备接触皮肤过久…… 这些瞬间发生的意外往往让人手忙脚乱,而错误的处置方式可能会加重伤情。掌握科学的烧烫伤应急救护原则,不仅能减轻伤者痛苦,更能为后续治疗打下良好基础。
保持冷静,快速判断伤情
面对烧烫伤事故,首先要做的是保持冷静。慌乱中容易做出错误决策,比如直接撕扯粘连的衣物或盲目涂抹偏方。此时应先观察伤者状态:意识是否清醒?呼吸是否正常?烧烫伤面积有多大?伤口是否有出血或感染迹象?
判断烧烫伤程度可参考 “三度四分法” 简易版:
一度烧烫伤:仅表皮受损,表现为皮肤发红、轻微肿胀、疼痛明显,无水泡。
二度烧烫伤:伤及真皮层,皮肤出现水泡,创面红肿明显,疼痛剧烈。
三度烧烫伤:全层皮肤受损,甚至累及肌肉、骨骼,创面呈白色或焦黑色,痛感反而减轻(神经受损所致)。
若出现大面积烧烫伤(成人超过体表面积 10%、儿童超过 5%)、三度烧烫伤、特殊部位烧伤(头面部、呼吸道、眼睛、手脚关节处)或伤者出现休克症状(如面色苍白、四肢冰凉、意识模糊),需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,同时开展初步处置。
牢记 “冲、脱、泡、盖、送” 五字原则
烧烫伤应急救护的核心是 “冲、脱、泡、盖、送” 五步法,每一步都有明确的操作规范,缺一不可。
冲:流动冷水持续冲洗冲:流动冷水持续冲洗
冲:流动冷水持续冲洗烧烫伤后立即用流动的冷水冲洗创面,这是降低皮肤温度、减轻热力损伤的关键步骤。水流要温和,避免高压直冲创面;冲洗时间需足够长,一般持续 15-30 分钟,直到疼痛明显缓解。注意不要使用冰块直接敷创面,过低的温度会导致血管收缩,影响血液循环,加重组织损伤。
脱:小心移除衣物饰品在冷水冲洗的同时或之后,小心脱去烫伤部位的衣物。若衣物与皮肤粘连,不可强行撕扯,可用剪刀剪开衣物周围部分,保留粘连的衣物等待专业处理。此外,要及时取下烫伤部位的戒指、手镯、手表等饰品,因为烫伤后皮肤会肿胀,若不及时取下可能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。
泡:继续冷水浸泡止痛对于疼痛明显的小面积烫伤(尤其是四肢烫伤),在脱去衣物后可继续将烫伤部位浸泡在冷水中 15-30 分钟。冷水浸泡能进一步减轻疼痛、抑制热力对组织的持续损伤。但需注意,大面积烫伤或伤口已破溃者不宜浸泡,以免引起体温过低或感染。
盖:无菌敷料覆盖保护烫伤部位经冲洗、浸泡后,应用干净的无菌纱布或棉质布类轻轻覆盖创面。覆盖的目的是保护创面免受外界污染,减少摩擦引起的疼痛。注意不要使用有绒毛的布料,以免纤维粘在创面上;也不要在创面上涂抹牙膏、酱油、草药等偏方,这些物质可能刺激创面、引起感染,还会影响医生对伤情的判断。
送:及时送医接受治疗完成上述初步处置后,需根据伤情决定是否送医。小面积一度烫伤经家庭护理后可能自行愈合,但二度及以上烫伤、特殊部位烫伤、大面积烫伤或伤者出现异常症状时,必须立即送往有烧伤专科的医院接受专业治疗。送医途中要避免创面受压,若伤者出现呕吐,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,防止呕吐物误吸。
避开这些常见处置误区
在烧烫伤现场,很多人会因缺乏专业知识而采取错误的处置方法,不仅无法缓解伤情,还可能造成二次伤害。以下这些误区一定要警惕:
误区一:烫伤后立即涂药膏。药膏会阻碍热量散发,导致热力持续损伤组织,应先经冷水冲洗后再根据医生建议用药。
误区二:挑破水泡加速愈合。水泡皮能保护创面、防止感染,小水泡可自行吸收,大水泡需由医生处理,切勿自行挑破。
误区三:用酒精或碘伏消毒创面。酒精刺激性强,会加重疼痛;碘伏虽可消毒,但大面积使用可能影响创面愈合,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
误区四:烫伤后用冰块直接敷。冰块温度过低,会导致创面冻伤,加重组织损伤。
误区五:认为 “土方法” 更有效。民间流传的牙膏、酱油、猪油等偏方均无科学依据,反而可能引发感染,延误治疗。
不同场景的特殊处置要点
烧烫伤的原因不同,处置方式也略有差异,针对常见场景需注意这些特殊要点:
热水烫伤:立即脱离热源,按 “冲、脱、泡、盖、送” 步骤处理,若烫伤部位在躯干或头部,冲洗时注意保护眼睛和耳朵。
热油烫伤:若油锅起火导致烫伤,应先关闭火源,用锅盖或湿抹布盖灭油锅火焰,再处理烫伤,避免慌乱中泼洒冷水引发更大火灾。
化学烧伤:如被强酸、强碱等化学物质灼伤,应立即脱去污染衣物,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创面至少 30 分钟(若为强碱烧伤,可先用弱酸性溶液冲洗;强酸烧伤可用弱碱性溶液中和),然后及时送医。
电烧伤:首先要切断电源或用绝缘物使伤者脱离电源,检查伤者意识和呼吸,若心跳呼吸骤停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,同时处理电烧伤创面,电烧伤往往创面小但深层组织损伤严重,必须及时送医。
烧烫伤应急救护的黄金时间在受伤后的前 30 分钟,正确的现场处置能最大限度降低伤害程度。记住 “冲、脱、泡、盖、送” 五字原则,避开处置误区,在意外发生时既能保护自己,也能帮助他人。希望这篇指南能让更多人掌握科学的急救知识,让烧烫伤的伤害降到最低。